一個人投資時,如果能將複雜的事弄得簡單,同時,又長期地把簡單的事做好,那麼,他就有資格在這個市埸待下去。
1、在股票的不同價位要有不同的投資策略
股票的價位有三種形態:臥倒、站立、跳高。臥倒(價格低於價值)時可全倉殺入,站立後就要走,即便一時不走,也要拉開架勢隨時準備出局。有臥倒的就不要站立的。跳高的或者說超出投資區的要堅決回避,這是一條鐵律!因為當股市發生危機時,購入成本低是規避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。對有可能成為巨人企業的則另當別論,當然,這樣的企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
2、集中投資,投資瞭解的或容易瞭解的股票
集中投資,不撒大網。挑選八九隻股票,長期跟蹤,從中精選三隻左右,做足做透。最簡單的、最笨的方法也許是最有用的方法,要善於把複雜的問題弄得簡單,而不是相反。投資瞭解的或容易瞭解的股票,對那些“故弄玄虛”、“花樣翻新”屬“霧中看花”類的股票,不要去碰。理論分析與現實觀察瞭解相結合,不過有時常識比理論更可靠。記得好象是前年,我在超市買過一次大米,一家主營米業的上市公司生產的,一元七八角一斤,非常難吃,還不如同一超市賣的九角一斤的大米好吃。不用去讀公司報表,不用再做其他瞭解,據此,就會對其是否有投資價值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3、獨立思考,做股市的少數派
股市中獲大利的永遠是少數人。所以成功者,必定是一個獨立思考,不隨波逐流的人。當多數人瘋狂時,要保持幾分清醒和警覺;當多數人恐懼時,要有足夠的膽量。不要搏消息,那不是散戶的優勢;不要相信股評,股評者中假內行居多;不要沉湎於曲線,那是教人賠錢的理論、不要迷信概念,那往往是為散戶設置的陷井。“人棄我取,人取我予”。自覺地做股市的少數派,遠離熱鬧與喧囂,忍受住孤獨與寂寞,做好功課,練好內功。遠見和耐心,是一個成功的長線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。
4 、要堅持一種投資理念不動搖
投資理念是投資的靈魂。投資者持有什麼樣的投資理念,是有其思想、性格、閱歷及學識所決定的。不管堅持什麼樣的投資理念,都要主客觀相符,知和行統一,並且一以貫之,而不能這山看著那山高,頻繁變換。如果想“閑看庭前花開花落,慢隨天上雲卷雲舒”就學巴菲特;如果想在險峰處,領略無限風光,就學索羅斯。卻不能既學巴菲特又學索羅斯,二者是魚和熊掌的關係。
5、大對小錯,不追求完美
投資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。有些錯誤也許早晚會犯,今天不犯,可能明天還會補上,重要的是不能犯致命的大錯誤。連小錯誤都不想犯的人,說不定就會犯大錯誤。大對小錯,已經是投資的最好結果了。要大對小錯,就不能追求完美。搞藝術可以追求完美,也能達到完美的境界,投資卻不能。如果一個人在投資時,充滿了想像,編織著美夢,並為實現其夢想而堅持不懈地努力,那麼,他離失敗已經不遠了。股市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沒有誰能達到完美。在某一個時段可能達到完美,但是不斷地追求完美,從長遠看必然是因小失大,撿了芝麻丟了西瓜,甚至是既沒撿到芝麻,又丟了西瓜還把自己搭進去。其實,大對小錯也是一種美,只不過是一種缺憾之美罷了。
6、和股市保持適當距離
股市裏,那些終日盯著電腦螢幕不斷敲擊鍵盤的人,那些到處打探消息的人,那些追漲殺跌,刀尖添血的人,那些賺錢時洋洋自得,賠錢時恐懼、歇嘶底裏的人……,註定都是股市的奠基石。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”。終日浸淫於股市,與其零距離接觸,是一種危險的行為。股市是一個放大人性弱點的場所,在其他地方,人的弱點也許是隱性的,在股市就是顯性的。股市就象潘朵拉魔盒,人的弱點就是盒中的魔鬼,當你在股市不能自拔時,這些魔鬼就會沖出魔盒纏繞著你,使你迷失自己,看不清問題的實質。所以不要沉湎於股市,要和股市保持適當距離,即使手中有股,也要力爭做到心中無股。
7、要學會放棄
老子曰:“窪則盈,敝則新,少則多,多則惑。”這是告訴我們,不能貪,要捨得放棄。能舍反而得到;想貪反而失去。學會放棄也是一種智慧。其實,在資本市埸誰也別希冀自己盆滿缽溢,魚頭魚身魚尾“統吃”。正確的做法是:找准自己的定位,只吃屬於自己的那塊利潤。自己盈利高興,別人盈利也心態平和。要有一種“該住手時就住手,剩下的利潤由別人賺去”的氣度。否則,就會與失敗結緣。
8.在台灣做投資者,千萬不能忘記政府
台灣股市政策的制定,是以鞏固和加強政府運作為出發點的,這是台灣政府開放台股時最大的精神價值,永遠不要忘記民國76年至民國86年這十年台股的漲跌過程與金融改革開放的過程,因為這十年是台灣邁向金融自由化的第一個十年,許多現在市場上的金融政策法案和金融商品,都是以那個十年的教訓因應而生的,而在那十年間優秀的金融工作者,目前在金融機關或金融機構都擔任主管級以上的要職。其實,台股當時設立的本意,既不是為國民經濟服務,優化資源配置,也不是為老百姓提供一個賺錢的埸所,少數散戶在此賺到錢,那只是股市的“副產品”。散戶就象農家後院的豬仔,餵養它就是為了宰殺它。在台股市場裡,政府是股市最大的主力。過去,政府、上市公司及機構券商合夥吃散戶,現在“食物鏈”斷裂,不僅散戶,機構券商也面臨著生存危機。23年來,政府在股市“統吃”,是最大的贏家,但卻不會是永遠的贏家,它終歸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,這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。在台灣做投資,既要想到經濟規律也別忘了台灣特色,要學會站在政府的角度考慮問題。什麼情況下政府會有什麼樣的行為,對此,要領先市場提前領悟,然後順勢而為。不要老沉迷在技術分析和基本面的分析或看電視投顧節目怎麼分析,那裡分析的盲點是最多的,所以每次的漲跌都有新的說法。
9、結合國情,“活學活用”巴菲特
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及集中投資組合等都值得學習,但其買入股票後,至少持有五年,甚至十年或十年以上的做法,在現階段的台灣股市就未必合適。我們的市埸環境相當險峻,從島嶼經濟逐步邁向大中華經濟圈,許多經濟產業和上市上櫃公司都面臨經濟資源再分配的巨大風險。因此,要對企業五年後的發展做出判斷已經相當困難,十年或十年以後的事情更難以看清。現實中,也是短命企業居多。所以,長期持有,看情況吧!
10、將資金的安全放在首位
財富的積累是緩慢的、是艱辛的,但失去卻是容易的,也許就在一夜之間。“紙上的利潤”一天不兌現,它就是虛擬的,就有蒸發的可能。抱緊你的錢!不要忘記了,政府、上市公司及機構券商正虎視眈眈地窺視著它呢!作為投資者個人,我們不能決定市埸的走勢,但是,卻能決定自己的行為。寧可錯過,但盡量不要做錯。冬天時想到春天,夏天時更別忘了冬天。未雨綢繆,才能應對隨時到來的各種危機。股市投資既複雜又簡單!說它複雜,是因為股市的參與者眾多,涉及的領域廣泛,充滿了不確定性,沒有誰能戰勝它。股市濃縮人生,要想在這裏成功,必須用心去---領悟。說它簡單,是因為只要練好內功,恪守原則,把握住自己,就能成功。當然,這種簡單已不是“原來意義”上的簡單,而是“從有形到無形”、“從有法到無法”的“大道至簡”。
總之,一個人投資時,如果能將複雜的事弄得簡單,同時,又長期地把簡單的事做好,那麼,他就有資格在這個市埸待下去。